王蕾 | |||
职称 | 特聘教授 | ||
任职 | / | ||
导师类型 | 硕士生导师 | ||
所属学科专业 | 化学 | ||
邮箱 | leiwang@usst.edu.cn | ||
一、学习工作经历 | |||
2021.10至今 | BWIN官网 | 特聘教授 | |
2020.08-2021.08 |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| 博士后 | |
2016.10-2020.08 |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| 科研助理 | |
2016.08-2020.08 |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| 博士 | |
2013.09-2016.06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硕士 | |
2009.09-2013.06 | 合肥工业大学 | 学士 | |
二、研究兴趣与研究方向 | |||
从分子层面理解催化体系内电子、质子传输机制,探明催化机理,从而指导基于分子工程策略的新型催化剂设计
利用RAFT聚合等成熟的高分子工艺和合成策略制备高分子金属络合物,调控光敏与催化单元间的电子/质子传输,研究催化机理及性能
基于对分子层面的催化机理理解,指导多孔聚合物材料设计、拓展其催化功能及应用场景 材料应用方向:能源转化、营养物质/药物递送、有机物染料和污染物去除、金属离子吸附与去除等 | |||
三、科研成果 | |||
长期从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设计、合成及其在光催化能源转化领域的应用。主要集中在设计、合成金属有机/无机催化剂和光敏剂,用于(光)电催化水分解及二氧化碳还原的高效催化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。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. Am. Chem. Soc., ACS Catal.,Chem. Mater., Inorg.Chem., ACS Macro Lett.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7篇。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计划。 | |||
代表性项目 (1)孔道限域增强型铜(I)二亚胺光敏剂的构筑及其光敏增效机理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主持,30 (2)面向分子催化材料合成与性能测试平台,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计划,主持,70 (3)催化类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路径与模式研究,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,主持 (4)“5E“教学模式在应用化学《专业创新思维与实践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,BWIN官网教师发展研究项目,主持 | |||
代表性科研论文:
| |||
代表性专利:
| |||
四、学术任职 | |||
中国化学会、美国化学会会员。ACS Catalysis,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, Catalysis等学术期刊审稿人。 | |||
五、授课情况 | |||
| |||
六、获奖情况 | |||
|